当前位置: 首页 > 教学教研 > 《蒲公英》教材解读一

《蒲公英》教材解读一

2020年07月09日 16:30:03 访问量:1396


 

文体的确定对教什么和怎么教起着决定性作用,对这个文本首先要有一个清晰的文体认识。教学参考书上说这是一篇用拟人化手法写的童话,告诉我们不要被表面的假象所迷惑。童话有个共同的特征,为了表达人们善良的本性,通常结局都是美好的,像《丑小鸭》《白雪公主》等。但这篇课文以两颗种子的死亡作结局,显得残酷消极了些,而其就文章的结构和叙述方法来说,我也更觉得它更像是寓言,通过一个拟人化的故事,告诉我们一个道理。但在揭示道理的过程中,又犯有非此即彼的不足,即种子非生即死,好像落在沙漠、大海里的种子非死不可。

对于落在沙漠和大海里的两颗种子,有一种叛逆的观点,认为这是一个孩子正常不过的心理和行为反应,而且这两颗种子不墨守成规,具有冒险精神,虽然最后是失败的结局,但人们有的不只是对两颗种子的不听话的指责,更多的是同情和理解。也有说他们不轻信别人的话,试图通过自身实践去证明的精神可嘉,但尝试的代价未免大了些。

这两颗种子死了,究其原因,责任也许是多方面的,就种子本身而言,一是他们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,二是他们言行不一,开始听了太阳公公的叮嘱说是要听话,而后来却没有按太阳公公说的做。

责任不在种子的理由就更多了,因为种子是靠风送它旅行的,是风让它们停在了沙漠和大海里,责任在风使一种观点;责任在太阳是另一种观点,因为它是一种高高在上、居高临下的说教,一副师道尊严的姿态,是太阳公公这种说教模式的错误,这种模式习惯于生硬地下达命令,它没有把前辈们血的教训告诉种子,只是说不能做,没有说清楚为什么不能这么做,好奇心、叛逆心理较重的孩子怎么会不追求表面的美丽呢,或者对外表美丽的事物产生向往之情又有何错,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嘛。

 

编辑:周文生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
郑重声明: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,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,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。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,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;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,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【通知—删除】义务。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,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,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。定襄县南王中心校 特此声明。